陜煤地質:冰雪毛烏素沙漠鏖戰正酣
入冬的一場大雪讓西北廣漠的毛烏素沙漠銀裝素裹,放眼望去,延綿不盡的灌木叢早已是千樹萬樹梨花開。在這零下十幾度的雪地里,河興梁三維地震項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一個個身著工服的地勘郎給這白茫茫的大地點燃了一把深紅色的火焰。
為了查明榆林河興梁煤礦區范圍內的地質構造及煤層賦存形態,為煤礦高效生產提供地質保障,陜煤地質物測公司承擔了該區域的三維地震和瞬變電磁勘探工作。勘查區位于陜北黃土高原,測區北部位于沙漠區,南部是黃土高原地貌,溝壑縱橫,地形相對高差達350m左右,沙土層下摻雜鈣質結核層,給項目勘查造成了不小的難度,加之該測區的2號煤自燃形成火燒區,造成下覆主要可采煤層的獲取難度增大,在技術上對項目部又是一大挑戰。為了追趕工期,盡快開展后期項目勘查,11月20日開始,項目部開始采用多種成孔方式進行前期試驗。
11月21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讓項目部大家領略了北國風光的萬里雪飄,氣溫也驟降到了零下十幾度。面對惡劣天氣,項目部選擇迎難而上,等到大雪一停,便整裝驅車出工。路面積雪嚴重,道路濕滑難行,項目部嚴格落實安全第一的作業要求,出工時謹慎行車,每個人都必須穿上野外作業工服。整個測區只有西邊邊緣處的一條道路,到達施工點處更無路可走,儀器設備無法通過車輛運輸到位。這時候,項目經理、各車司機以及物探院、儀器中心的技術員都紛紛站了出來,大家肩挑背扛,頂著寒風、踏著積雪將設備、大線運到施工地點后,又顧不得手腳幾欲凍僵的刺痛開始鋪線準備工作。
項目部人員分成三個小組,分工協作開始作業,為了應對特殊地質條件,進一步獲取精準數據,項目部嘗試使用機械水鉆、風鉆、人工洛陽鏟等多種成孔工具進行試驗,最深孔深達到罕見的30多米。對激發層位、井深、藥量等參數進行充分的試驗,但是試驗結果不理想,還需進一步調整參數,優化方案。11月25日,公司副總經理汶小崗一行來到了施工駐地,認真分析了單炮記錄,與技術員重新制定了第二天試驗方案。接下來,項目組繼續依照新的方案開展試驗工作,為后期正常開展施工作業打好前站。
“實驗工作已經開展十幾天了,但我們還在不斷優化方案,力求獲取最佳施工參數,確保原始數據質量。”項目負責任光玲這樣說。西北凌冽的寒風呼嘯而過,吹不滅的是項目組人員心中燃燒的熱火,“三光榮、四特別”精神,在這些地勘兒郎心中別樣的綻放。
這是河興梁項目部的執著堅守,也是物測公司致力將每個項目做成精品,做優質地質服務商的奮力堅守。因為,守得初心,方能行的更遠,才會做的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