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氣象看陜西丨陜投集團:挖潛賦能綠色能源助力陜西高質量發展
挖掘機轟隆作響,塔吊長臂揮舞,工程車來回穿梭,工人有序施工……10月15日,陜西商洛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洛發電”)二期工程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這是陜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投集團”),挖潛賦能綠色能源,聚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實踐。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近年來,陜投集團緊扣穩固發展傳統能源產業、推進新能源快速發展目標,推動能源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努力建設以“風光水火儲”為核心的能源業務形態,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現代能源產業全面升級,聚力再造一個產業“新陜投”,助力陜西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陜投集團是陜西省首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連續六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成立30多年來,在改革發展中逐步形成以產融結合為基礎,能源化工、金融和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優化布局的發展生態,為陜西經濟建設發揮了“引導投資、調整結構、推動發展”的重要功能。
能源化工是陜投集團的核心主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地勘、煤礦、火電等傳統能源,水電和光伏、風電、儲能等新能源,以及地熱能、頁巖氣等新領域。目前,陜投集團現有及在建電力總裝機2200多萬千瓦。其中,投運及在建清潔能源總裝機482萬千瓦(含佛坪抽水蓄能140萬千瓦)、規模位居省屬國企第一,投產及規劃建設煤炭產能4000萬噸/年。
據了解,商洛發電二期工程是在原一期的基礎上,新建2臺660MW高效超超臨界間接空冷燃煤機組,承載著促進陜西電網穩定、加速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使命。項目投產后,可實現年工業產值25億元、利稅3億元,增加約200個專業技術崗位和300個輔助服務崗位,將有力保障當地的電力供應,提高關中、陜南電網以及全省電網的運行可靠性,為商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2024年1月,陜投集團陜煤地質實施的陜北富油煤地下原位熱解開采先導性試驗項目成果在榆林市通過驗收。該富油煤地下原位熱解采油先導性試驗工程,實現了煤田地下原位采油從“0”到“1”的突破。據介紹,按照目前陜西省每年的煤炭產量,如果全部進行熱解,每年可以產生超過5000萬噸煤焦油,相當于再造“一個大慶油田”,將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7月,陜西省“十四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清水川能源三期6號機組圓滿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正式轉入商業運營,至此,三期項目實現“雙機雙投”,全國裝機容量最大煤電一體化企業建成。這是陜投集團助力國家電力體系布局建設的又一支撐性、調節保供性電源點。
8月28日,新火儲綜合能源一體化項目——陜投信豐能源2×1000MW機組擴建工程(信豐電廠二期項目)在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開工,該工程是國內首例基建期即配置廠區光伏、微風發電等綜合智慧能源,實現綠電施工的煤電項目。也是國內首個一次設計具備生物質、垃圾、污泥摻燒能力的1000MW等級煤電項目。
同時,陜投集團還在大力推進佛坪抽水蓄能、安塞熱電二期、商洛發電二期、趙石畔煤電二期等一批現代能源產業項目建設運營,積極在新疆準東地區等“一帶一路”沿線拓展重大能源項目合作,持續夯實能源基本盤,全力打造現代能源聚集區。
此外,陜投集團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所屬吉木薩爾發電、清水川能源、電力運營君創科技等電力企業先后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多項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得到運用,煤電產業的“含綠量”和“含金量”不斷提高。
為發展多能互補能源供端,陜投集團陜北、關中、陜南及新疆新能源建設運營基地加速形成,充換電項目、綜合能源項目、儲能項目以及地熱能、頁巖氣項目等統籌實施,綠色能源產業持續壯大。
為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拓展綜合能源服務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陜投集團在北京電力交易中心“e交易”平臺完成首筆綠電交易,陜煤地質眉縣縣域中深層地熱能供暖項目入選國家能源局能源綠色低碳典型案例……陜投集團新的利潤增長點不斷形成,經濟和社會效益逐漸顯現。
目前,陜投集團全力做好生產經營工作,各能源企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能源保供和生產運營各項工作保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的良好態勢。同時,扎實開展隱患缺陷排查治理,加強信息溝通,全力以赴搶發保供,沖刺全年目標任務,助力陜西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陜投集團將時刻心懷‘國之大者’,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將集團改革發展工作融入陜西省‘四個經濟’‘四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中,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助力陜西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持續貢獻陜投力量。”陜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