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穩增長 穩中求進促發展——陜投集團上半年亮點工作掃描
上半年,陜投集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克服多種不利因素影響,充分發揮“兩輪驅動”優勢和內外部協同優勢,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投資、抓改革、強管理、保安全、防風險各項工作,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書寫“陜投答卷”。
穩增長 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大幅增長
聚焦主業,擴容增量,在能源保供等方面持續發力,主要生產指標、經濟效益增長顯著,累計實現營業收入448.03億元、利潤總額48.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9%、41.2%;歸母凈利潤25.02億元、完成年度考核指標的85.68%。截至6月底,集團資產總額2589.45億元。
吉木薩爾發電集控室
發揮煤電一體化優勢,妥善處理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和能源保供放的關系,強化設備運行管理,增發穩供挖掘潛力,煤電等主要生產指標穩步提升,上半年生產原煤975萬噸,同比增長14.8%;累計發電量2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0%。化工企業全面掌握和解決生產現場難點堵點問題,以“增值之策”“點對點”隱患排查為抓手,鼓勵全員挖潛增效,上半年累計生產PVC13.4萬噸,燒堿9.9萬噸。
強投資 重點項目建設高效推進
強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狠抓有效投資落地見效,發揮重大項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和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作用。
清水川電廠三期項目建設現場
上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2.81億元,清水川電廠三期加快建設,趙石畔電廠二期、丈八煤礦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綠色化工板塊初步成形,全國首套60萬噸/年高性能樹脂一體化示范項目安裝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共計108萬千瓦的新能源項目開工建設,富平車輻峪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項目取得了投資主體資格。陜煤地質頁巖氣“陜鎮頁1井”施工完成并通過專家驗收。寰宇衛星測控網一期項目喀什站、雞西站完成工程基建與設備安裝,東方站正在進行基礎建設,國內“大三角”戰略布局逐步落地。
促轉型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速進檔
投資領域加速崛起,各企業通過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新動能新引擎持續發力。
寰宇衛星測控大廳
圍繞數字化轉型,全力推進管控數字化、產業數字化和數字化產業發展,“陜投云”項目步入云平臺硬件設備的安裝調試和軟件搭建新階段。陜航集團取得中國民航局“145部”五年定檢資質,陜投新興天翌科技高功率艦載天線罩實現量產,寰宇衛星承擔了28顆衛星的常態化測控管理工作。長安華科發起設立陜西創合國際知識產權中心。華山創業大商數科成功打造線上全流程大宗商品供應鏈科技平臺。城投集團金泰恒業16個續建項目完成關鍵節點計劃。陜投康養頤養中心一期入住率不斷提升,品牌建設成效顯現。電力運營不斷提高檢修質量和技術服務水平,所屬君創科技成功獲取中國計量認證(CMA)證書。售電公司簽約用戶家數和簽約市場電量繼續位列全省前茅。
抓創新 全面融入和服務秦創原生態體系建設
按照秦創原市場化運營總平臺的功能定位,陜投集團全力抓好平臺公司運營體系和服務能力建設,積極發揮平臺資源聚集優勢,圍繞“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金融資本鏈”,著力構建共享共建、開放包容的秦創原科創生態服務體系。
秦創原e站平臺
不斷拓寬科技成果轉化路徑,協助省教育廳開展高校科技成果遴選活動,與交大、西工大等高校創新團隊深度合作,積極對接協鑫、陜汽、西光所等省內龍頭企業與院所,推進科技資源共享、技術研發合作和產業孵化轉化。構筑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務樞紐,“秦創原e站”平臺正式上線運營,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深度專項服務和“虛擬+現實”的系統化定制孵化服務。目前“秦創原e站”已銜接133家專業服務機構、61家投資機構、13家商業銀行,注冊企業用戶數達到421家。建設全系列金融產品服務集群,建成涵蓋秦創原種子基金、薪火基金、科創母基金、產業基金等規模約30億元的全周期股權基金集群,形成了“股權+債權”“投資+投行”的完整科技金融體系,上線“以鏈定貸”“以智定貸”“以補定貸”等49個科技金融產品。
深改革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改革任務基本完成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際,陜投集團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各項重點任務。
不斷完善公司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公司治理各環節,形成了黨委前置研究和審批重大事項清單,建立了“第一議題”制度。完成了董事會應建盡建及外部董事占多數。修訂了《管控綱要》及實施細則和《總部授權管理手冊》。穩步推動企業上市工作,陜能股份、水電公司分別成功入選陜西省A檔、B檔省級上市后備企業名單。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集團公司混改企業已達到68家,戶數占比31.48%,控股混改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占集團相應指標的49%、60%、55%。激發企業內生活力,在西部證券、金泰恒業、華山創業等單位靈活開展的中長期激勵、推進跟投機制等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