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煤地質一九四公司:做優地勘“加法”打造“三保障”地質技術服務新優勢
近年來,陜煤地質一九四公司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秉承“大地質、大市場、大服務”理念,踐行“地質找礦、地質服務”兩大使命,持續做強地勘主業做“加法”,按照陜投集團“12333”新定位新要求,圍繞陜煤地質“11563”戰略部署,立足為國家能源資源提供安全保障、為煤礦安全高效生產提供地質保障、為生態修復與地質災害防治提供技術保障的“三保障”發展思路,加快培育以地質技術綜合服務為特色的新質生產力,推動了公司高質量轉型發展再升級。
踐行“國之大者”,夯實能源安全壓艙石
公司充分發揮地勘主業優勢,積極拓展市場增量,全力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讓國家能源“飯碗”更充實。今年以來,在煤炭資源勘查方面,承擔了延安黃陵縣大院子勘查區煤炭資源普查項目,查明資源量超7000萬噸;先后開展陜西杭來灣、建新、崔家溝煤礦,甘肅青陽、華亭陳家溝煤礦等補充勘探項目,探獲煤炭資源儲量取得新突破。同時,開展了貴州省甕安縣深部磷礦資源勘查、陜南頁巖氣資源先期調查等項目,在深耕金屬非金屬、氣體勘查領域持續爭取地質找礦新進展,為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接續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3個地質報告榮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優秀地質報告二等獎。
聚焦科研創新,激活技術轉型新引擎
以環境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為重要抓手,以煤炭資源綠色勘查、礦井技術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等為研究重點,開展了各類科研項目16項,新提交科研項目立項申請11項;《銅川市豐邑勘查區煤層氣地質及開發條件評價》《銅川油頁巖油賦存機理及原位轉化關鍵參數研究》《移動式地熱尾水回灌站研制》等3項科研項目入圍銅川市科學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工業攻關項目。以科技檔案賦能助力科研成果加快落地,通過對公司大量地質資料的排查、收集、整理、分析,開展的“富油煤測井識別技術研究”科研項目提出了以密度測井曲線為基礎的焦油產率預測模型,明確了富油煤測井曲線與焦油產率的對應關系,建立了富油煤測井識別技術和定量預測方法,取得了預期成果。公司自主研發的“地熱尾水移動回灌站”獲全國地熱行業先進技術獎;“多功能煤層鉆孔定向鉆具”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參與完成的“陜西省富油煤資源潛力評價”項目獲首屆陜西省煤炭科學技術一等獎。
提供“保姆”服務,協同礦山生產增能效
以創新技術服務保障煤礦安全高效生產,做強技術保障,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先后承擔了子長、府谷、延安寶塔區、黃陵、銅川印臺、耀州區域性煤礦隱蔽致災因素普查任務,對陜北、關中地區以及甘肅華亭、白銀、內蒙古鄂爾多斯等地30余家礦企分別開展井筒檢查、水文地質勘查、工作面大面積懸頂定向鉆孔水力壓裂治理、煤層火區巷道封堵技術服務、覆巖破壞規律及水害防治技術研究、上覆采空區探放水工程、排水系統改造、物探異常區與井田邊界定向鉆驗證、瓦斯抽放及地面瓦斯抽采管道井施工、地面電磁法勘探、三維地震勘探等各類技術服務項目140余個,為礦方提供“保姆式”跟蹤技術服務,贏得了行業口碑;與陜西崔家溝煤礦、紅石巖煤礦等10余家礦企建立了長期技術服務關系,同時已與多家礦企達成合作意向。持續拓展中深部鉆井市場,為金泰氯堿、北元化工施工采鹵鹽井增產能。
自陜西省2017年開展煤礦超層越界開采實地核查項目以來,公司連續8年承擔了共10個標段煤礦專項核查任務,在各中標單位項目總數中位列第一,為推動全省煤礦安全生產發揮著關鍵作用。
推進生態修復,做實地災防治惠民生
積極投身平戰結合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技術和人員裝備優勢,統籌資源,組建技術小組,長期協助白水、富平兩縣全面核查隱患點及風險區,建立“一庫兩清單一體系”,推動地質災害防治從隱患點管理向“隱患點+風險區”雙控轉變,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工作成效受到兩地政府贈錦旗致謝。
積極服務駐地銅川城市發展建設,依托技術優勢,主動從地質災害防治、生態文明建設、地熱新能源開發與利用方面,為城市建設提供地質技術支撐,先后承擔了新建西延鐵路(耀州段)施工便道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銅川產業園區總排水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印臺區鄉村地質災害防治施工以及照金煤礦工作面地表移動觀測和公路變形監測等項目,項目質量均受到好評;開展的銅川市地熱資源勘查取得的項目成果為市政府城市地熱開發奠定了基礎。同時,公司在地熱井施工、井口裝置和管網安裝、移動式地熱水回灌技術等領域持續高質量服務眉縣縣域地熱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地熱井群聯合供暖保持了良好效果,地下熱源同層回灌技術確保了地下水資源循環補給;公司還參編了陜西省《地熱井流量測井技術規程》,為陜西推進綠色地勘和清潔新興能源開發利用、助力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