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峰度冬,能源保供看生產—— “煤氣電”開足馬力保供給
進入12月,全國各地氣溫走低,作為冬季供暖“燃料”的煤炭需求攀升。
“我們礦目前的生產能力達到了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12月2日,陜煤集團紅柳林礦業有限公司生產技術中心黨支部書記李俊虎說。
陜煤集團紅柳林礦業有限公司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神府南區總體規劃確定的四對大型煤礦之一,核定產能1800萬噸/年,所產煤炭運往華東、華北、華南等地。
機器人組團“上崗”代替人工巡檢、智慧運銷系統暢通產運銷環節、成套智能化綜采設備穩定運行……工作面開足馬力,李俊虎的工作節奏也快了起來。“一個工作面每刀割煤1800噸左右,現在有3個工作面在同時生產。”李俊虎說,“每到供暖季,我們最大限度釋放優質產能,加強煤炭供應。”
煤炭在我國能源保供中發揮著“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作為煤炭生產大省的陜西,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強統籌調度,在確保省內能源供應安全的基礎上,推動煤炭南下、東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陜西省內煤炭生產企業勇于擔當,打出“組合拳”增產保供。據統計,全省煤炭日均產量保持在200萬噸以上,保障全國20多個省區煤炭穩定供應。
保暖保供,天然氣生產企業同樣干勁十足。進入11月后,陜北地區室外氣溫已降至零下5攝氏度以下。11月30日22時,延長石油集團氣田公司沿河灣凈化廠職工馮一竹和杜寧博,認真檢查裝置區生產設備防凍保溫措施落實情況。
“我們公司日均產量穩定保持在3100萬立方米以上。”延長石油集團氣田公司生產計劃部經理吳趙平說。
陜西天然氣資源豐富,2023年全省天然氣產量達328億立方米,近一半外送保供。
眼下,正值迎峰度冬能源保供關鍵期。作為陜西省屬天然氣生產主力企業,延長石油集團氣田公司緊盯全年104.5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目標任務,狠抓項目投產和老區穩產“兩個關鍵”,銜接產供銷環節,落細設備防凍保溫措施,提高高產井生產負荷,優化間歇井生產,全力以赴保進度、增產量、多貢獻。
“11月底前,我們完成了周長—席麻灣區塊剩余24口井的投產任務,同時組織合作區和子長東項目接入井投產,全力提高公司天然氣日產水平。”吳趙平說。
“西氣東輸”,陜西是重要的節點。“西電東送”,陜西是重要起點。陜西每年電力外送規模居全國前列,保障四川、河北、湖北等地電力穩定供應。
“作為華北電網直調機組,進入四季度后,我們已順利完成了4次啟停機調峰,在保障電力可靠供應的同時,有效助力華北電網消納新能源電力。”陜西能源趙石畔煤電有限公司發電部副部長李釗說。
陜西能源趙石畔煤電有限公司是陜投集團按照國家“西電東送”戰略部署,擔當“陜電外送”使命的大型能源企業,建設運營的趙石畔煤電一體化項目是陜西榆橫至山東濰坊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通道的配置電源。該項目也是首個“陜電外送”特高壓工程項目。
進入11月后,陜西能源趙石畔煤電有限公司突出抓好火災防控、防寒防凍、防患整治等冬季安全生產重點工作,提前開展廠區大料物資儲備,確保機組穩定運行。
開啟“保供模式”,陜投集團清水川能源公司6臺機組同時運行,單日發電量可超過1億千瓦時。承擔“陜電入鄂”任務的清水川能源三期,截至今年11月底,已累計向外送電超過50億千瓦時。
“我們按照早計劃、早部署、早落實、早整改原則,強化發電機組檢修管理和運行維護,各電廠平均日進、日耗煤量基本平衡,發電設備健康水平和接帶負荷能力大幅提升。”陜投集團副總工程師梁軍軍介紹,今年截至10月底,陜投集團已累計完成發電量467.2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5%,投產及規劃在建電力總裝機規模達2207萬千瓦。
能源保供事關經濟發展全局和社會穩定大局。陜西“煤氣電”齊發力,保障迎峰度冬能源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