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發揮專業優勢 把“雙碳”戰略貫穿證券行業發展全局
大國風范,承時代風談,展中國擔當。確立“碳達峰、碳中和”的總體目標,標志著我國面對國際社會做出的重要承諾。2021年10月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兩文件,引領了低碳減碳指標的長期發展方向,并對證券行業動能轉化和證券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綠色轉型提出了細節部署。
證券行業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爭當綠色減排、低碳先進集體,發揮專業優勢,將資本市場作用于資源配置優化,積極尋找“雙碳”投資機會領域,把“雙碳”戰略貫穿證券行業發展全局,從投資、融資、交易等多業務角度助力綠色企業,將碳市場納入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鄉村綠色發展,融合ESG理念,增強行業社會責任感。
堅定低碳政策引領是證券行業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要求
堅定低碳政策引領,當以格局、布局、步局,穩定走好三步棋。
格局先行。以“雙碳”戰略為基礎,突出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的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能源供給側改革,大力發展新能源,處理好短期經濟水平進步與長期經濟水平可持續發展之間關系。打好持久戰,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指導體系,協調證券行業發展規劃與“雙碳”戰略目標,積極響應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發展指導體系的意見》和上交所《“十四五”期間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號召,推進政策和各項條款落地證券行業基本面,完善金融領域的綠色低碳規章建設。明確行業整體“雙碳”政策要求和目標,協力碳達峰、碳中和融入證券業短期和長期戰略發展規劃。
布局當要。加強與綠色產業的協同合作,建立健全行業綠色低碳規章制度和監測系統,探索證券行業綠色金融認證體系。深刻領悟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強化證券行業綠色低碳的經濟發展導向,創新證券行業低碳環保投融資體系,引導行業內機構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低碳項目提供長期限、低成本、現金流穩定的產業信貸和融資支持,提升金融服務社會實體的有效性,為證券行業綠色金融發展提供方向指引。
步局扎根。將可持續發展理念納入日常經營管理與社會責任,明確公司ESG工作管理機制和組織架構。完善上市公司ESG評價體系,將證券行業企業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的發展能效作為投資策略研究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行業投研優勢,開展ESG專題研究,助力行業綠色金融及可持續發展政策規范。以此為契機,推動證券行業借優勢資源服務社會,重視綠色低碳背景下社會長遠發展、積極開展鄉村振興和環境整治活動,鼓勵ESG理念和“雙碳”協同共贏。
支持低碳行業發展是證券行業堅定恪守行業社會責任的必然途徑
支持低碳行業發展,任重而道遠,創新先行,轉型為機。
支持傳統能源產業結構調整和綠色低碳企業技術創新。實踐證明,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傳統能源企業、低碳環保企業開展綠色技技術創新及結構轉型。證券行業要優先支持傳統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形成低碳產業政策傾斜,將“循環經濟”和可再生能源作為雙碳目標的強力支撐,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和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實現能源再生利用的工藝流程優化,提高利用效率。加大資本對低碳節能、新能源等降低碳排、經濟循環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針對綠色低碳產業鏈條生產成本高、規模小、融資借貸渠道狹窄問題,通過融資、投資等多項資金聚合模式、發展綠色企業開戶、綠色股權、綠色債券、綠色產品銷售等服務創新,提高綠色金融影響力。
加強綠色金融產品種類與覆蓋面的創新優化。一是發揮證券行業信息優勢和金融市場資源配置優勢,擴大綠色債發行規模,充分運用券商自營資金、資管、公募、私募等多項供給端渠道手段盤活綠色企業資源。二是加快綠色指數產品創新,豐富綠色投資標的,推進綠色金融產品開發,重點支持包含碳中和債券、碳中和ABS、碳中和REITs的綠色產品種類多樣化和產品市場規模增長,通過豐富綠色金融產品制度、完善評估體系建設,提高產品的吸引力和可持續吸引力。三是積極推進綠色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組織綠色金融的深度合作,深化國際間綠色金融產品項目合作與長遠發展。
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建設。立足碳市場成立時間短、市場交易主體單一、資金流動不夠頻繁的問題,積極入局碳市場,協助碳市場交易產品多樣化,在配額跨期分配基礎上創設融資工具和風險對沖工具,以碳交易期貨等衍生碳交易業務滿足多方需求,為碳市場提供流動性,吸引高碳排產業入市,擴大企業碳資產融資減排規模。鼓勵碳市場體系根據供需關系定價,推進碳交易市場化、規范化、活躍化,積極協助規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助力中國碳市場“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市場”的目標實現。
行業協同提高綠色低碳人才素養。緊抓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聯合國內高校和低碳企業,為產學協作人才培養項目提供資金與金融專業知識支持,打造自主知識產權與專利技術,打通綠色科技產業鏈人才“鏈條”,使綠色金融發展中研究和數據信息不足的缺陷得以補全,鼓勵雙方合作從研究領域跨入資本市場試點項目的新臺階,用實際效果孵化技術發展與創新迭代。
推進鄉村建設模式低碳轉型。堅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踐行證券行業社會責任,結合綠色金融與行業ESG理念,推進農村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的脫貧攻堅任務實施。一是重視綠色金融與當下鄉村振興目標的匹配性,探索“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背景下的鄉村可持續發展潛力。引金融活水入鄉鎮,推動鄉村振興與綠色金融發展和諧共贏,驅動農村產業綠色碳達峰與生態保護碳中和建設;對節能減排有突出貢獻的高效率資源鄉鎮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加大貸款投放規模;派遣技術人才下基層提供一對一智慧幫扶方案,服務農村實體農業發展,解決綠色低碳產業技術難題,助力鄉鎮區域生態環境優化。二是建立行業內綠色助農助銷標準,加大綠色農產品采購力度的同時拓寬產品銷售渠道。規范劃分農產品綠色化程度,明確評估標準,發展“公益 + 保險 + 期貨”鄉村扶貧金融模式,為當地綠色農產品提供價格保障和賠付品種覆蓋;利用行業數字化優勢,借助產、供、銷等多個消費幫扶渠道,打造多元化綠色低碳金融服務體系,在推進多環節、多領域降碳舉措的同時解決鄉村綠色產品銷路問題,實現生態惠民,保障鄉村背景下的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
助力低碳思想落地是證券行業融匯ESG理念與自身路線的重要舉措
理念踐行,運高瞻遠矚;思想落地, 篤行于務實。
樹立行業綠色金融規范。一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證監會對強化上市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監管的要求,結合國際優秀實踐經驗,督促上市企業提高生態保護意識、低碳意識,加強社會監督。二是完善組織架構,建立加強法律法規和細則的制定規范。增強“雙碳”戰略對證券行業的針對性、適應性,讓綠色低碳理念在證券行業落地生根。創立專門綠色金融領導工作小組和ESG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將可持續發展、綠色低碳理念與公司戰略發展相結合,推動“雙碳”戰略、行業ESG發展目標和綠色金融業務細則的貫徹落實,將整體規劃與治理、經濟、環境、社會四大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證券行業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健全行業碳排放報告制度,強化證券公司和產品層面的環境信息披露和可持續信息披露,提高對證券行業綠色低碳目標任務落實情況的考核權重,增強約束能力。三是提升證券公司的碳市場布局積極性。鼓勵證券公司自營業務申請碳市場交易資格,積極重視碳排放交易業務的戰略布局以及結合ESG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探索踐行,為碳交易牌照申請打好基礎,以市場化手段推進綠色低碳和證券業務多元發展。
重視證券公司精細化要求中的綠色低碳管理。主動推行減碳行為,可以根據日常經營需求設立行業、公司碳排目標,定期核算碳排放量、識別碳排放源,鼓勵綠色低碳辦公、資源循環利用的低碳經營模式實現碳減排。深入貫徹《關于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鼓勵辦公場景下使用清潔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優先利用環保低碳發電和綠色出行模式,降低行業對碳排的負面影響。
提升證券行業綠色金融專業素養。重視證券行業綠色低碳文化意識培養,完善“雙碳”基礎知識教育培訓,提升相關綠色金融專項業務培訓以及政策實施投入,打造綠色低碳行業文化。積極舉辦行業內低碳培訓、ESG培訓,將ESG發展因素納入經營意識,通過線上線下多個渠道,圍繞ESG發展趨勢、綠色金融等低碳主題開展培訓,組織行業內低碳成果交流會議和實踐活動。在細微處培養證券人綠色低碳意識,將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融入日常業務和經營管理活動。強化行業綠色金融人才隊伍專業能力,建立行業專屬的“雙碳”戰略研究機構或公司碳金融團隊,聯合高素質人才,集合優勢資本、市場資源,為綠色行業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
加強綠色金融投資者教育。積極為投資者提供綠色金融領域整合能力與專業知識體系支撐。一是定期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提煉“雙碳”策略與金融證券交匯點,完善綠色金融、ESG投資理念主題的投教工作系統性規劃。向投資者普及綠色金融產品知識,培養投資者綠色金融理念,增強投資者綠色投資的價值意識。二是積極將“綠色金融”融入國民教育體系發展建設,協調高端人才與低碳策略發展目標和方向,聯合高校開設綠色金融專業課程,結合理念與實踐,培養綠色金融專業人才,推動研發、產業、金融市場專業化人才的深度融合,促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的良好生態循環。
學思踐悟凝共識,踔厲奮發開新局。未來,證券行業將發揮自身特色力量,攜手社會各界推進我國“雙碳”策略發展與目標實施,大力弘揚綠色金融、綠色低碳理念,促進金融市場包容性發展與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轉型,努力打造從低碳產業到證券行業的全鏈條金融綜合服務模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助力實體經濟低碳減排,間接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