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實事 | 陜投集團:學思踐悟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見真效
2021年,陜投集團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黨史學習教育中不斷汲取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精神力量,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論述,學思踐悟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積極承擔使命任務爭當創新驅動的排頭兵,引導社會各類投資向創新資源集聚,學史力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邁入新階段。迅速響應省委、省政府關于秦創原創新驅動總平臺建設的工作部署,全力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總平臺建設。先后到中關村發展、張江高科等多平臺調研,不斷深化對創新工作的認識,完善工作方案。牽頭成立秦創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立體聯動“孵化器”、科技成果產業化“加速器”和兩鏈融合“促進器”,引領陜西乃至全國的創新要素匯聚。全周期基金布局全面鋪開,設立了規模3億元的薪火創新投資基金,與西咸新區發起設立首期規模20億元秦創原科創母基金,帶頭參與設立了秦創原種子基金,14.2億元的存量基金也已融入秦創原生態建設。引導集團研究院數字經濟實驗室和大商數科兩家企業入駐秦創原國企創新中心。與航天科工集團、交大協同創新中心、交大能動和電氣學院、西工大、西電科大先導中心等對接,嫁接相關資源要素進駐秦創原。組織完成秦創原LOGO和視覺識別系統設計,有序推進秦創原圖形商標注冊工作,為秦創原品牌和文化建設打下良好基礎等。
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力推進。以科技項目為抓手,加強科技項目與產業發展的“契合度”,推動科技創新發揮賦能產業發展作用。積極踐行產業低碳化發展。陜煤地質集團聯合西安交大電氣、能動、化工三個學院,開展富油煤井下原位熱解開采先導性技術研究,形成一套集煤炭安全綠色開采和高效清潔利用技術之集大成的顛覆技術,對國家富油煤利用戰略布局產生關鍵性影響;金泰氯堿開展三項技術研究,突破性地解決了汞污染、電石渣固廢、含鹽廢水等難題,在固廢資源循環利用、節能降碳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著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集團總部成立數字中心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著力發揮數字化轉型賦能發展的作用;水電公司通過構建關中新能源智慧管理中心集中管控平臺,推動實現新能源電站數字化和智能化;趙石畔煤電開展智能傳感器與執行、智能控制與優化、智能管理與決策等技術研究,提高生產管理水平,實現減員增效;陜煤地質集團開發煤炭地質云及數字煤礦地質保障系統,建成全國首個“互聯網+煤炭地質”云服務平臺,實現煤礦信息化管理和災害預測預報。支撐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參與我省光子半導體產業鏈發展,依托半導體芯片產業基礎,整合嫁接中科院西光所、西安電子科大及北京、蘇州等企業資源,通過政策優勢,吸引東南部資源落陜;積極推進立芯光電規模化發展,聚焦產品性能,創新制備工藝,加速萬瓦級光纖激光器國產化;陜航集團布局發展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與中航工業、三角防務、西安交大機械學院、國家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合作,規劃布局工裝配套、機械加工、零部件制造產業。同時,產學研交流不斷加強,先后與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戰略合作、西安交通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單位在半導體領域深化合作,推動科技創新研究和轉化,集聚企業高質量發展后勁。
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成果豐碩。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驅動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2021年,新立項10個集團級重點科技項目,項目總費用1.67億元;完成驗收項目10個,開展公司級科技項目53個。全年完成研發投入4.15億元,研發投入強度為0.494%,指標完成率為109.78%。多個項目獲得外部獎勵。2021年陜西省創新方法大賽,煤田地質集團獲得二等獎一項、優勝獎一項,電力運營公司獲得三等獎一項;2021年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競賽,麟北電廠《煙塔合一蒙皮內置大型鋼結構數字化間冷系統研發與應用》獲得一等獎,天翌天線《一種模具開模翻轉裝置》獲得二等獎。科技成果轉化持續加速。截至2021年12月,集團系統已擁有專利數量共計316項,其中發明專利34項,實用新型專利282項。
陜投集團將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和構建符合陜投特色的科技創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切實發揮科技創新對集團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