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陜投集團:落實“雙碳”戰略 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期間,陜投集團堅決貫徹落實中、省決策部署,緊緊把握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陜北千萬千瓦級煤電基地建設機遇,投資建成了趙石畔煤電、清水川二期等一批技術等級和環保指標一流的煤電一體化項目,大力拓展風電、光伏、地熱能、頁巖氣等新能源,目前電力總裝機近1300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約150萬千瓦,控股及權益煤炭產能5000萬噸/年。陜投集團作為陜西省電力總裝機及新能源裝機規模最大的企業和能源產業發展的主力軍,為我省能源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進入新發展階段,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引領下,面對能源供需結構的深刻調整和清潔低碳的發展大勢,如何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陜投集團給出了堅實的回應。
推動技術創新 爭當節能減排引領者
陜投集團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陜西省“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著力抓好節能減排,實現產業升級和技術革新的節能改造。所屬各燃煤火電企業大力開展升級改造,加大煤電節能減排和資源利用,掌握煤矸石、煤泥低熱值燃料發電、燃煤摻燒配比等綜合利用技術,持續性提高機組的低碳運行能力。渭河發電4臺機組各項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遠低于國家規定的燃煤火電機組超低排放限值,已達到國家節能減排標準;趙石畔煤電一體化項目、清水川電廠、商洛電廠和麟北發電等機組均采用先進技術,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供電煤耗、廠用電及水耗等指標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涼水井礦業公司率先淘汰落后產能,實現綜采智能化和掘進智能化,逐步引進智能機器人,達成了運輸系統“無人值守、少人巡視”,高低壓供電系統自動化無人監控、供排水系統遠程監控的智能運行模式,2020年被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確定為“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為集團煤炭板塊節能減排智能化建設做出了示范。正元環保公司先后研發的以電廠工業廢渣為原料的超細粉煤灰、超細復合礦物摻合料、脫硫石膏系列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商品混凝土、水泥生產、墻體建筑材料和道路修筑等眾多領域,打造出煤電固廢綜合利用新模式。金泰氯堿開展技術研發攻關,電石渣制氧化鈣循環利用技術將電石廢渣取代電石生產原料制成氧化鈣,減少石灰石開采,從本質上消除制作電石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解決了困擾化工行業電石渣固廢處理難題。
近年來,陜投集團貫徹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累計投入50多億元,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對火電燃煤機組進行脫硫脫硝、超低排放改造,對氯堿化工工業廢水進行“零排放”治理,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
拓寬發展路徑 勇當綠色低碳踐行者
陜投集團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及時完善“十四五”規劃,編制碳達峰規劃,深入研究碳排放權確認、碳排放量計算和交易的制度和方法,開展碳排放、碳資產等項目核算,探索碳資產、碳交易、碳金融的運營管理模式,持續為省域能源經濟發展賦能增效。踐行“化石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多種能源綜合化”的發展理念,以風光儲一體化及“大基地+大電網”模式,布局光伏基地、分散式風電和分布式全域項目,目前榆林高新區170MW光伏項目和水電蒲城孫鎮一期、二期100MW農光互補等光伏發電項目已順利并網發電,水電山南公司浪卡子大有光伏電站也順利通過國家能源局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評審。同時,集團加大地源熱能、氫能等新能源投資開發力度,中煤新能源公司采取多種清潔能源多能互補、綜合利用的方式,建立了中水源形式的寶雞代家灣中水源集中供熱供冷能源站、中深層形式的金泰·經開花城U型對接井供暖工程、淺層土壤+水源熱泵形式的渭南初級中學工程和瑞典技術形式的白鹿溪谷、人民大廈制冷供暖等項目,擎起了陜西地熱領域領軍企業的大旗。
優化產業結構 擔當高質量發展先鋒者
陜投集團聚焦發展戰略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依托產融結合優勢,在航空裝備制造、現代物流、激光芯片、碳纖維復合材料、城市運營、康養、衛星測控及大數據應用等領域持續發力,構建起全新的產業格局和發展優勢。聚焦新材料、新技術、新產業和高端裝備領域,全面對接高校、院所、金融機構等科創資源,與西北有色院、陜煤集團、西安交大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煤炭、石油、天然氣的智能高效開采和深加工,大力開展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等技術研發,采取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行的模式,推動產學研全面融合。聚焦“雙碳”背景下的項目投資,樹立低碳發展導向,通過資本運作、產業投資和基金投資,選項目、選產業、選技術、調結構。
陜投集團不斷強化國企擔當,持續深化產融結合發展戰略,形成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為“十四五”新征程高標準開局、高質量起步,更好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戰略,再添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