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日報:有為者有位 實干者實惠
——陜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入推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深化國企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是提升企業活力和效率的關鍵環節,是國企改革攻堅的關鍵一環。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動以來,陜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陜投集團”)著力聚焦關鍵環節,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為突破口,以職業經理人選聘、中長期激勵機制為抓手,讓有為者有位、實干者實惠,極大地調動了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切實增強了企業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
干部能進能出 暢通雙向用人渠道
近期,經過多輪激烈競爭,陜投集團下屬陜西金泰恒業房地產有限公司職業經理人選聘落下帷幕,六位“優勝者”組成了新的經理層團隊,將齊心協力迎接新挑戰。
這六人中,一位副總經理通過內部轉任成為職業經理人。對他來說雖然崗位名稱未變,但身份關系卻發生重大轉換。
“以前對這些干部是傳統的‘身份管理’,如今是市場化的‘崗位管理’。”陜投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劉麗道出其中緣由。具體來說,就是對經理人員的管理以市場化標準,圍繞職業化能力、職業操守、職業待遇等方面,由董事會與職業經理人根據一系列相關因素協商決定,最終實現“業績與薪酬雙對標”。
職業經理人選聘,是陜投集團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深化國企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金泰恒業經理層的成功選聘,標志著該制度在陜投集團由金融領域向實業領域的成功推廣和有效實踐。
早在2016年,陜投集團便在下屬西部證券、西部信托等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金融企業率先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改革試點。經過幾年的持續探索,目前已形成了“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任期制考核、市場化退出”的職業經理人機制。該機制堅持黨管干部原則,聚焦選聘、契約、考核、薪酬、退出、監管等環節,完善職業經理人選用制度體系,明確了職業經理人的總體要求、職責分工、聘任管理、任職資格、選聘方式、契約管理、薪酬管理、退出機制等細節,實行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相結合,打破了國企干部“終身制”的傳統思維,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國企人才績效考核“難下、難出、難減”的問題。
干得好得甜頭,干不好遭淘汰。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的企業按照市場規律,對經理層推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強化“干好干壞不一樣”的思想導向,樹立看崗位、看貢獻的市場導向,做到能否坐得住,契約說了算;干得好不好,指標說了算;收入多與少,業績說了算,進而形成職務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減的機制。
在“剛性考核”“剛性兌現”政策下,職業經理人鉚足了勁向前沖。目前,陜投集團全系統48名職業經理人廣泛分布在西部證券、西部信托、財務公司、君成融租、陜投資本、城市運營等子公司。西部證券、西部信托職業經理人已完成一個完整的任期考核評聘,進入第二個任期。另外,系統內5名職業經理人經考核,實現市場化退出。
陜投集團相關負責人坦言,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日趨完善,為經營管理、改革深化等各項工作順利有效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催生出實打實的經濟效益。有關數據顯示,推行職業經理人的子公司,生產經營情況不論從量的增長,還是質的提升上,均取得了明顯成效。2020年度,西部證券營業收入和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51.93億元、11.24億元,同比增長41.09%、84.22%,各項業務穩定,資產結構優良,流動性較強,各項風險控制指標符合《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要求。西部信托2020年末的資產規模達297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8.04億元,凈利潤實現4.24億元,行業排名穩步提升,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明顯提高。華山創業積極推進業務轉型,2020年大商道商品交易公司有色金屬線上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有色金屬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平臺。君成租賃2016年6月組建,2020年底便實現營業收入4.8249億元、資產總額99.74億元,位居省內同業第一位。
收入能增能減 分配制度有效激勵
正向的激勵措施,不僅體現在職務變遷上,更體現在薪酬回報上。職業經理人制度是“先手棋”,建立市場化收入分配機制改革,有利于增強子公司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釋放發展活力,才能彈好發展“協奏曲”。
一場立體化、全方位、更靈活的收入分配機制在陜投集團系統內有序推進:在上市公司、股份制企業,以及產權清晰多元、市場競爭激烈、管理運作規范的企業,探索實施骨干員工股權激勵;在科技研發、高新技術企業及專業技術人員中,逐步建立科研成果轉化收益共享機制;對經營業績突出的企業,完成計劃績效目標的超額部分可預先約定一定的比例,作為獎金激勵核心團隊及關鍵人才,探索超額利潤分享機制;對從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企業,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實施項目跟投機制。
這些中長期激勵機制在部分下屬企業中已初見成效。陜投新興產業控股的立芯光電“出身”民營企業,機制靈活、對市場需求反應快,但企業治理結構不夠健全,初期管理短板拖了企業迅速發展的“后腿”。2016年,陜投新興產業控股收購立芯光電后,企業治理結構及各項機制逐步健全,研發投入顯著提高,公司通過員工持股,解決了研發及管理團隊的激勵機制問題。根據分配方案,2019年至2023年,立芯光電拿出436.23萬元對應一元注冊資本股權對公司管理團隊、核心骨干按照貢獻起始值和崗位重要性進行限制性股權激勵。
“股權激勵將公司利益與管理人員、企業核心骨干緊密捆綁,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立芯光電董事長李波解釋。通過實施中長期激勵,有效激發了企業內生動力,企業經營業績實現了大幅提升。2020年該公司完成營業收入2100.18萬元,較2019年增長53.3%;實現了半導體激光芯片自主研發與批量生產,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示范企業”,為陜西省新科技型國企改革積累了可復制推廣的成功經驗。
為了在系統各子公司穩妥推進實施中長期激勵機制,今年陜投集團制訂了公司年度中長期激勵工作計劃,舉辦了專題培訓班,精心指導企業聚焦核心關鍵人才,積極探索實施中長期激勵。審核批復金泰恒業、華山創業國際班列公司2戶企業項目跟投方案;指導電力運營等3戶企業制定超額利潤分配方案;積極推進陜能股份、陜投新興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改革……這些舉措,不僅調動了經營團隊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使員工獲得高激勵、強驅動,切實讓業績突出的員工得到好處、嘗到甜頭。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新一輪的國企改革如火如荼,一系列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措施的深入與實踐,為陜投集團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1月—9月,陜投集團累計實現營業收入575.83億元,同比增長12.23%;實現利潤總額50億元,歸母凈利潤23.02億元,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71.98%、96.30%。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9.25億元,同比增長41.7%。陜投集團主要生產經營指標同比顯著提升,為“十四五”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陜西高質量發展貢獻了“陜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