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項“世界首例”賦能國內最大煤電一體化企業建設
驕陽似火的夏日,府谷清水川煤電一體化電廠三期擴建工程建設現場機器鳴響,塔吊長臂揮舞,施工車輛往來穿梭。
府谷清水川煤電一體化電廠三期擴建工程是國家重點建設的陜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配套電源點,也是陜西省重點建設項目,承擔“西電東送”保供任務,由陜投集團所屬清水川能源公司建設。
“項目2021年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年底投產。屆時清水川能源公司將成為國內最大的煤電一體化企業和西北地區裝機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企業,年發電量230億千瓦時以上。”7月3日,清水川能源公司董事長裴昌勝說。
不僅“塊頭大”,清水川煤電一體化電廠三期擴建工程 “新意”也十足。
在清水川煤電一體化電廠三期擴建工程建設之初,陜投集團以“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理念為指引,從項目系統設計到設備選型,層層優化、甄選比對,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同類型機組先進水平。
“府谷清水川煤電一體化電廠三期擴建工程建設中運用了三項‘世界首例’技術。”提起項目的創新應用,清水川能源公司總經理韓飆說。據他介紹,該項目采用世界首例冷源損失余熱回收技術,有效降低機組冷源損失;采用世界首例零號高加全負荷投入技術和全抽汽10 級回熱技術,有效提高機組效率,節約燃煤;采用世界首例百萬機組“四塔合一”技術,有效減少用地,節約用地315畝,實現同規模工程最少用地。
不僅如此,府谷清水川煤電一體化電廠三期擴建工程還深度優化設計,采用電廠脫硫廢水高效蒸發結晶和煤礦疏干水深度處理技術,實現全部煤電一體化項目廢水零排放;采用“靈活性”設計技術,實現百萬機組20%深度調峰;采用最新5G技術,實現三維智慧電廠;電廠與煤礦公用系統統籌規劃,有效節約土地和降低投資……
一批先進技術的應用,增加了項目的“含綠量”、提升了項目的“含金量”。
府谷清水川煤電一體化電廠三期擴建工程設計發電煤耗269.08克每千瓦時,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為二氧化硫每標準立方米小于20毫克,氮氧化物每標準立方米小于25毫克,煙塵每標準立方米小于5毫克,全面實現近零排放。
“項目建成后,清水川能源煤電一體化優勢將得到充分發揮,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實現煤炭資源就地轉換、帶動煤電一體化模式推廣、落實國家‘西電東送’戰略成效凸顯,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和‘雙碳’目標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貢獻積極力量。”裴昌勝說。
今年是府谷清水川煤電一體化電廠三期擴建工程建設沖刺收官之年。陜投集團及所屬清水川能源公司以深入開展“三個年”活動為契機,加強統籌協調、加大資源投入、嚴控工程質量,多舉措推動項目建設。
作為陜西省內電力裝機規模排名第一的省屬企業,陜投集團依托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資本優勢,為項目建設提速。清水川能源公司作為項目建設單位,從嚴組織圖紙會審,做好細節把控;加強設備監造,對生產工藝和關鍵工序進行定點監督檢查,對各項關鍵性能試驗進行現場見證;嚴格設備驗收,及時消除發現的缺陷;嚴控過程施工質量,建立質量問題臺賬,持續跟蹤問效,實行閉環管理,保證各類問題不遺留不轉序;積極組織各參建單位開展“質量月”“金牌班組”“技藝大比拼”等質量提升活動,全面增強全員質量意識,保證工程整體質量。細化一級網絡圖,合理優化工期,設置專人,緊盯設備;各參建單位通力協作、倒排工期,對標對表、科學施工,全力保障既定節點目標順利實現。
截至6月底,府谷清水川煤電一體化電廠三期擴建工程完成了#5、#6鍋爐受熱面吊裝、主廠房屋面斷水、間冷塔到頂等18個里程碑節點。目前,汽機本體安裝穩步推進,鍋爐受熱面安裝、電除塵安裝有序進行,各輔助系統同步推進,工程進度可控在控。